×

选择语言

首页 > 资讯中心 > 业内资讯
IMT-2020(5G)推进组魏克军:明年Q1启动5G三阶段测试
发布时间:2017-12-20 11:01:18

通信产业网|2017-12-19

     【通信产业网讯】(记者 高超)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正在有序推进。
     日前,在2017中国通信产业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通信技术年会之中国5G发展论坛上,IMT-2020(5G)推进组无线技术推进组副组长魏克军表示,中国5G技术研发试验总体目标在于推动5G关键技术研发,验证技术方案设计,支撑全球统一5G国际标准制定,加快5G产品研发,构建完整5G产业生态。
     据了解,目前中国5G技术研发实验前两个阶段测试已经完成,第三阶段测试将于2018年Q1启动,包括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。
     第一阶段测试早于2016年9月完成,5G关键技术性能得到初步验证。此次测试的目的在于针对5G关键技术开展技术验证,推动5G关键技术研发,促进5G关键技术标准共识形成。
     二阶段测试结果向好
     相比第一阶段测试,刚刚结束的第二阶段测试要复杂得多,主要是结合5G典型场景,评估不同厂商5G技术方案性能,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,开展系统设备与芯片/仪表的多方对接,为培育5G产业链奠定基础。
     据介绍,在第二阶段测试中,推进组在北京怀柔区规划了30个宏站站址,构建全球最大的5G试验外场,满足系统设备厂商单站和组网性能测试需求。同时,华为、爱立信、中兴、大唐、上海诺基亚贝尔共五家系统设备厂商参与此阶段测试,是德、罗德、大唐联仪、展讯、联发科及英特尔等芯片和仪表厂商与系统厂商进行功能对接,推动完整5G产业链的构建。
     在连续广域覆盖场景测试中,参加测试的系统设备厂商,利用3.5GHz带宽,取得了3.6Gbps最高单用户峰值,以及28Gbps小区峰值。
     针对低时延高可靠场景,系统设备厂商采用更短的设计,来降低时延的传输,结果所有厂商用户面时延仅有0.277ms,满足ITU 1ms空口时延性能指标。
     在低功耗大连接场景方面,三家国内系统设备厂商进行了相应测试,其结果满足满足ITU 1M连接/km2连接数密度指标。
     此外,推进组还进行了热点高容量场景的测试。该项测试在有限的空间里面,部署了多个传输节点,通过小区的虚拟化技术,来有效的降低节点之间的干扰。从测试结果来看,在低频段场景中,流量密度为107Mbps/m2,满足 ITU 10Mbps/m2流量密度性能指标;在高频段场景中,4用户/(16流)/26GHz条件下,峰值速率达62.25Gbps,满足ITU 10-20Gbps峰值速率要求。
     除了进行单场景5G技术性能测试之外,推进组进行混合场景的测试。此项测试基于统一空口技术架构,利用新型多载波技术,可同时支持5G三大典型场景,在eMBB场景下,小区吞吐量>16.32Gbps,uRLLC场景下,空口时延
     同时推进组还测试了高低频混合场景。该测试采用3.5GHz和26GHz双连接,单用户峰值超过20Gbps,四用户小区峰值吞吐量超过65Gbps。
     根据测试,在固定条件下,在静止条件下,当用户的峰值传输速率超过了20Gbps,同时进行移动条件下的性能测试,根据我们的测试在高低频混合场景下,峰值速率可以达到18个G以上。高频段覆盖区可以达到618米左右,低频可以达到1.2公里。
     值得注意的是,推进组还进行了功能测试和射频测试。魏克军表示,到目前为止,推进组基本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无线和网络技术的测试,并开始为第三阶段测试做准备。
     第三阶段测试明年Q1启动
     第三阶段测试目标在于3GPP 5G标准版本,研发5G预商用设备,开展多基站组网性能测试。
     据悉,目前正在开展5G第三阶段规范起草工作,并计划于2018年1月正式对外发布。在环境建设方面,推进组在中国移动的支持下,完成了从怀柔的外场到MTNet实验室传输的改造,明年3月份完成可以支持第三阶段测试的室内外的建设。
     根据安排,2018年Q1启动第三阶段相关测试,包括实验室测试和外场测试。同时,推进组也将与相关仪表企业和高校进行部分项目的测试。
     为了构建全球统一5G标准及产业生态,后续IMT-2020(5G)推进组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。
     在标准制定方面,在全球统一5G标准的框架下,推进组以技术创新为基础,同步推进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和物联网应用的5G标准研究;在频谱方面,中国已经完成了5G中频频谱规划,后续推进组将开展5G中频频谱分配及高频规划研究,并努力推动5G频率的全球协调一致;在实验方面,推进组以5G试验为平台,推动5G技术研发、标准化和产业发展,为2020年5G商用目标顺利实现奠定基础;在应用方面,推进组加强垂直行业应用与5G的融合研究与实践,尤其是在业务需求、技术方案、商业模式、产业生态等方面。